「踢契」:物業業權無虞且市場接受(good and marketable title)的關鍵步驟
1. 什麼是「踢契」?
「踢契」正式名稱為「業權盤問」,是指在簽署臨時買賣協議或買賣合同後,賣方需出具、呈現並證明物業的業權合法無虞且市場接受。這項程序確保了買賣雙方的權益,尤其是在不動產交易中,因為不動產涉及重大資金投入。賣方的責任是提供有關物業業權的一切必要信息,而買方則有權提出任何合理的疑問以確保交易的安全性。如果買方提出合理的詢問,而賣方不予回應或答非所問,買方有權拒絕交易,視之為賣方未履行業權責任。
2. 何謂業權無虞?
業權無虞指的是賣方需證明自己擁有即將出售物業的產權,並且無第三方擁有介入出售該物業的權利。這涉及到不僅是物業標的本身,還包括與物業相關的一切權益和法律文件。買方需要確保他們購買的物業不會受到未來的法律爭議或其他不利因素的影響。
3. 甚麼情況容易引發「踢契」?
「踢契」通常出現在以下情境:賣方非物業業主、賣方未通知買方存在違建物、或賣方未清楚交代有關物業的潛在問題。即使物業業權本身無問題,如果賣方未能在指定的交易時間提供某些文件的鑑證副本,也可能引發「踢契」。這個程序的目的是保障交易的公平和透明性。
4. 何時可以提出疑問?
買方應在合理時限內提出業權疑問,通常為收到樓契文件後的七個工作天內。這是一個有限的時間窗口,用來確保買方有足夠的時間檢查文件並提出疑問。如果超過此時限,買方視為放棄疑問權利,因此,時機非常重要。
5. 「踢契」有何後果?
如果買方成功進行「踢契」,則買方有權終止買賣合同,取回訂金,並向印花稅署申請退還印花稅。此外,買方還可能根據合同條款提起法律訴訟,以追求其他損害賠償。這是一個強制執行機制,用來保護買方的權益。
6. 業主如何避免「踢契」風險?
不論身為賣方或買方,建議聘請了解樓宇買賣的律師處理物業交易事宜。作為業主,律師需確保順利完成交易,並負責與買方律師保持溝通,以及清晰地提供所有相關文件。作為買方,律師需精通驗契程序,以確保所購物業的業權無虞,並能及早識別任何可能的問題。這樣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踢契」風險,確保順利的不動產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