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資產是香港業主在1997年金融危機至2003年沙士疫情期間的痛苦記憶。負資產業主被迫償還巨額按揭貸款,因貸款機構開始收回貸款(稱為「追貸」call loan)。
了解負資產的定義、原因和後果很重要。
什麼是負資產?
負資產的定義很簡單:如果物業的現時市場價值低於未償還的按揭貸款,物業擁有人便被視為負資產持有人。
例如,一個單位以1000萬港元購入,按揭比例為80%,貸款額為800萬港元。如果該單位的現時市場價值跌至800萬港元以下,則成為負資產。
負資產的原因
負資產的主要原因是業主借入高比例的按揭,然後物業市場出現下跌,導致債務超過資產的情況。
負資產的後果
如果物業處於負資產狀態,貸款銀行可能會要求業主提前償還按揭貸款以保護自己的利益,這也稱為「追貸」。
追回的貸款金額通常取決於物業的新估值和舊估值之間的差額。有時還可能涉及整個按揭還款。
如果業主未能償還貸款金額給貸款銀行,銀行有權收回該單位並進行拍賣。這些單位稱為被收回物業。
作為物業的債權人,銀行有權隨時收回貸款,並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是否收回物業。負資產是觸發銀行收回貸款的條件之一。
如何避免負資產?
通過按揭保險計劃借貸按揭額的80-90%,或通過發展商提供的最高95%的按揭貸款價值比率的潛在買家更容易出現負資產。如果物業價格下跌5%至20%,他們的物業有機會成為負資產。
雖然業主無法避免物業市場下跌,但他們可以評估自己是否真的需要借入全部貸款金額,並降低債務超過資產的風險。
首次置業買家或發展商按揭的貸款申請相對容易,因為不需要進行壓力測試。買家可能會忍不住借入大量貸款,而不考慮他們的還款能力。當市場向下時,違約風險更高。
高槓桿借貸曾經導致香港負資產案件急劇增加。但隨著按揭措施的收緊,授予業主的按揭貸款價值比率已回歸健康水平。現在借貸高LTV按揭需要購買按揭保險,違約風險較低。